外卖结算页面出现餐具选项 App截图
小票上,“不需要餐具”订单被备注为环保单
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施行后引起各方关注,其中有一条规定,外卖商家和配送人员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。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,虽然南京没有强制推行垃圾分类,但是外卖平台已经有了变化,下单时出现了餐具选项。那么,点单时市民和商家都有环保意识吗?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现代快报+/ZAKER南京记者张瑜于露徐梦云文/摄
记者实测
商家解释
“无需餐具”8家店铺有6家无视
7月30日,现代快报记者在“美团”“饿了么”两个外卖平台进行实测。打开“饿了么”App,订单结算页面有“餐具份数”的选择,并提示“选无需餐具,用支付宝付款得16g能量”。记者选择无需餐具后,平台跳出“感谢您参加环保行动,订单完成奖励3金币”的文字。不过,如果消费者没有选择餐具份数,平台会默认提供餐具。“美团”也是如此,将是否需要餐具的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。
消费者勾选“无需餐具”后,商家真的就不提供餐具?记者在两家平台共计挑选8家店铺,勾选“无需餐具”选项后下单。送达时,发现有6份订单里仍放了一次性餐具。
调查中,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点单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。“点餐时我特意选了‘无需餐具’,但送来时还是有餐具。商家配送不看选项的吗?这也太主动了。”
类似的情况不少见。刘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:“有一次点奶茶,竟配了两根吸管,还有一次点份饭送了两份餐具,这太浪费了,很不环保。”
商家解释
怕麻烦,每个订单都会放餐具
备注了无需餐具,商家为何还配送?订单送达后,记者致电其中一家店铺,工作人员表示,由于单数较多,员工恰好是新手,没看到备注,“订餐的基本都是要餐具的,可能没在意。”该工作人员还表示,一百份订单只有两三份会备注不需要餐具,熟练员工打包时看到会不配餐具。另一位店铺工作人员解释:“可能是他(打包的工作人员)没看到,一般都是默认送餐具的。”
午饭时间,记者来到南京新街口一家老娘舅门店,很多用户在排队等餐,一旁有几位外卖小哥正等待送餐。在外卖备餐区域,工作人员面前摆放了三四个塑料袋,里面都配备了餐具。
对于出现“备注无需餐具无效,勾选也无效”的情况,该店工作人员解释道:“一方面是装餐盒时我们没有注意看备注,另一方面是万一顾客选错了,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我们还是选择放餐具。上次就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没给餐具,结果消费者打电话过来投诉。”当记者提出需要外带两份一次性餐具时,店内工作人员没有拒绝。
在新街口味千拉面门店,工作人员表示,外卖配送必须放餐具,这是公司的规定。
平台回应
满足“无需餐具”要求,奖励商户
7月30日,“饿了么”平台相关人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2018年5月,饿了么“无需餐具”功能与蚂蚁森林接入开始试点,用户通过支付宝入口点餐,选择“无需餐具”即可获得16克能量,同年8月全国开通该功能。现在南京外卖平台用户点餐时,如果没有选择餐具数量,便是默认勾选了餐具。
美团方面表示,在商户端为进一步落实“无需餐具”的实施,美团制定了行业内首个无需餐具商户奖惩规则。通过用户调研和反馈,对充分满足用户无需餐具订单备注要求的商户进行平台流量奖励。同时,在小票订单上对“不需要餐具”备注加粗放大显示,确保商户能看到;进行宣导教育,改变商户对于餐具配送“宁多勿少”的观念;设置用户跟踪反馈入口,掌握商家餐具投放真实情况。
专家建议
外卖平台可以进行更精细化操作
平台让消费者点餐时自主选择,商家却担心不放餐具会招来投诉。那么,平台、商家和消费者三者应该怎样达到平衡?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浦正宁副教授表示,从环保来看,“在家点外卖,不勾选餐具值得提倡。”但除了家庭场景,许多外卖消费者身边是没有餐具的,浦正宁建议,外卖平台可以进行更精细化、人性化的操作。“比如,对消费者的默认地址做逻辑关联,如果送货地址长期是家庭地址,可以默认不需要餐具或建议不勾选餐具;如果是办公地址,可以默认勾选餐具。这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会好一些。”
此外,他建议平台可以鼓励消费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,“可以让消费者购买一套可重复使用的餐具,在固定地点进行简单冲洗后重复使用,这一方面可以增加营收,另一方面会带来更好的形象。”
对于怕麻烦的商家而言,他建议平台不妨设置声音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