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巧、抗摔、颜色鲜艳,集这些优点于一身的仿瓷餐具,近年来颇受消费者青睐。因为不怕摔坏、不怕割伤,不少家长会买给小朋友用。不过,随着一种仿冒原材料的介入,仿瓷餐具的安全性备受质疑。
树脂不同,安全系数有差别
制作仿瓷餐具的材料叫做密胺树脂,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,外观像瓷,但比瓷坚实。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工制作而成的密胺餐具,只要使用得当,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。但有一种与密胺树脂相类似的材料——脲醛树脂搅乱了仿瓷餐具市场。
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,它是尿素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,这种材料比密胺树脂便宜,外表与其相似,但化学成分不稳定,加热容易释放有害物质,是不允许用在餐具方面的,但有些企业使用它因为原料便宜。用这种材料制作的仿瓷餐具,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。
另外,对合格的塑料餐具的使用,消费者也要留个心眼。董金狮提醒,合格的密胺塑料餐具可以在-20℃—130℃使用,可放入冰箱、沸水蒸煮,安全性较高。因此,很多消费者就把仿瓷餐具等同于微波餐具。实际上,经微波炉的加热,餐具的温度远超出了130℃,原材料中已经聚合的三聚氰胺会因此找到了“突破口”逃逸出来。
购买前不能贪图花俏
因为都是树脂,消费者用肉眼是无法辨别出其中的差别的,专家建议选购时一要看价格,二要到大型商场、超市购买,三要摒弃“外貌协会”意识,尽量选浅颜色的用品。
购买仿瓷餐具首先要看价格。董金狮提醒,以成本计算,质量合格的仿瓷餐具一般都在15元以上,而一些地摊、批发市场销售的只有三四元的仿瓷餐具,肯定用的是质量低劣的原材料。
其次,在大型商场和超市购买仿瓷餐具会比较保险,仿瓷餐具上规定标示生产许可证、QS标志和编号。但也要提防部分超市把水果盘、置物盘与合格的密胺餐具混放在一起,误导消费者当做餐具买回家。置物盘多是用脲醛树脂和密胺树脂混合制作的,使用时容易开裂变形,并释放出有害致癌物甲醛,不可以当餐具使用。
再者,应尽量挑选浅颜色的仿瓷餐具。特别是为孩子买仿瓷餐具的家长,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、无色无味、表面光洁、手感结实的产品,颜色鲜艳、里侧印花的仿瓷餐具因为着色必然要加入一些添加剂,会使产品的安全性降低。
购买后需要“再处理”
对于已经购买了的仿瓷餐具,我们可以自行辨别优劣。专家介绍,把仿瓷餐具在沸水中煮30分钟,再捞出来放置1个小时,如此重复4次。如果此间餐具出现发白、发涩、起泡、开裂以及有刺激性气味等现象,就说明餐具质量有问题,可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——用脲醛树脂做的餐具,在蒸煮过程中会起泡,分解出甲醛和氨气。
董金狮提醒,即使购买了合格的仿瓷餐具,使用前最好也要处理一番,一方面灭菌消毒,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残留的有害物质溶解或挥发。“再处理”的方法不难,可以用醋浸泡2个小时,还可以用水煮沸5分钟,然后让餐具浸泡至自然冷却。日常清洗时,最好用柔软的抹布,不要让表面留下划痕,避免受内里物质渗透出来的污染。
另外,仿瓷餐具用久了会变色,表面产生一定磨损,出现微裂纹,也会加剧微量小分子向外迁移的速度,这样是不安全的,应及时更换。
仿瓷用品有多安全?树脂不同安全系数有差别
信息来源:c-j.com.cn 时间: 2013-02-25 浏览次数:485
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餐具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