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餐具网 - 餐具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玻璃餐具 | 市场行情 | 陶瓷餐具 | 综合资讯 | 餐具知识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综合资讯 > “爱心就在身边,人人都可以做慈善”
M.biz | 商业搜索

“爱心就在身边,人人都可以做慈善”

信息来源:c-j.com.cn   时间: 2012-03-28  浏览次数:219

    “缺乏爱、缺乏善的繁荣也是一种贫困。如果说我们的社会曾长期被物质匮乏所困扰,那么今天,我们可能主要是被爱的贫困、善的贫困、价值的贫困所困扰。”提供免费早餐的相关人员坦言,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让人们喝粥,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理念,“爱心就在身边,人人都可以做慈善”。
    两年免费早餐花了近百万
    每天早晨6时,榆林市靖边县这家提供免费早餐的酒店厨房内,是最忙碌的时刻,三位厨师分别熬稀饭、蒸馒头和准备小菜。这样的早餐准备除了供给酒店员工外,主要放在酒店门口,免费让公众食用。两年来,这样的忙碌从一家店衍生到三家,从最开始的每天免费提供300份,增加到现在的1200份。
    早晨7时半到9点,在靖边的两家酒店和横山县的一家火锅店门前,都会聚着来吃早饭的人们。他们有孤寡老人、保洁员、流浪乞讨人员、也有退休干部、出租车司机和都市白领及学生等。
    张慧玲老人以前根本没有吃早餐的习惯,直到中午一点多才开始吃早饭。从前年3月8日开始到现在,她每天每顿在免费早餐摊吃两个馒头喝一碗粥,午饭都解决了。和张慧玲一样的有些人,就为了解决自己的早饭问题,有些人则带着孩子朋友来,专程体会感受免费早餐慈善的力量。
    从渭南来靖边县务工的张伟,生活也因此开始规律起来。他说自己一个人在靖边县城谋生,早出晚归吃饭都是寻找空闲时间,早饭经常随便凑合,或者节俭就免了。现在吃饱了,前半天身上都感到有劲。
    酒店老板边国华简单算了一笔账:供应这样一顿早餐,每份成本最少2.5元,两年来因此花费大约近百万元,占酒店毛收益的十分之一。一脸憨笑的老板贺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:这些是我们力所能及的,太多的支出太大的慈善活动我也做不来。但每开一家分店,这样的免费早餐就不会少。
    “舍粥”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承
    早在2008年初,这家酒店里就推行组织成立了员工两元爱心基金会,员工每月自愿捐款,三位老板每月每人捐款1000元。这笔爱心基金全部用于企业困难职工。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先后捐出善款20余万元,受捐职工上百人。酒店经理康晓东两次受益。他说,此前自己向路人捐款受了骗,曾发誓“我不求人,别人也别求我。”但大家的关爱让他感受到那不仅仅是数百元钱,而是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社会大家庭般的集体温暖。
    提供靖边免费早餐的三位个体老板当年践行慈善也是刚刚起步,像其他企业单位一样,向就地的孤儿学校、媒体报道的南方冰雪灾区、四川地震灾区、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。与相关部门沟通后,主动将本县的一个贫困山村,申请为自家企业定点帮扶对象。拉电线、建图书馆、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、对该村失业和待业人员进行培训,帮助解决就业问题。
    远在温州有三位老人给一心向善的三位企业老板提了醒:早在9年前,就拿出自己的养老钱,发起设立了施粥摊,不到3年就陆续吸引20位老人参与了进来。而在此之前,从解放初期到现在,它作为“伏茶”供应点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。同在榆林市神木县的王翠娥经营饮食赚了钱之后,18年来一直给外来务工人员和孤寡老人免费提供早餐。
    “这个慈善公益活动也适合我们,我们就是卖饭的,不就是每天早上多做点罢了。”在北京雍和宫天王殿院内,至今还矗立着一口铜锅,系乾隆九年皇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的。这口锅记录着雍和宫舍粥历史。在古代,各道院以舍粥为善,民间百姓都以粥敬神,亲朋好友互送“腊八粥”,以此来增加情感。舍粥活动被看做是一个盛事、一种光荣。
    免费早餐背后的坎坷
    贺军和他的两位伙伴始终强调,他们的行为是“奉粥”而不是“舍粥”。“奉粥是奉献粥,不是富人给穷苦人的‘施舍’。但爱心的实施一开始并非一帆风顺。”这在靖边县还算第一遭,知道的人并不多,还因为大家想着老板另有商业上的企图。刚开始前来吃饭的人并不多,酒店员工被发动起来,到城市角落做推介工作,就是打消那些外来务工者流浪汉们的思想顾虑。
    常年免费“爱心香粥”奉送活动第十天又受到县综治办的阻拦,认为影响当时全县环境综合治理的形象,免费粥摊的桌椅板凳被没收了三次,贺军在争夺解说过程中,被执法人员将一桶粥泼在了身上。执法干部斥责他自己做样子还要以牺牲公众环境做代价。一位领导好心提醒道:靖边也算全国有名的经济强县,你私人搞这个,明摆着是给政府脸上抹黑,让县领导和相关部门难堪。
    “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榆林大老板相比,真的算不了什么,就是想干点真正的慈善实事罢了。为何得不到理解?”当时贺军私下里还流了眼泪,最后他和同伴下决心,一定做个好的样板给大家做示范。县领导还是肯定了免费早餐的公益作用。在县领导过问的情况下,爱心粥摊保住了,前来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    随之而来的也有免费早餐食客带来的一些意外:先是有人提议,整天喝白粥还不过瘾,还是上炖羊肉能解馋;酒店提供的消毒餐具也不停地丢失,每个月都要作补充。“我儿子上大学每月的生活费都没超过500元。”贺军摊开双手无奈表示,这样的非分要求可是在勉为其难,同时也暴露出公众依然对个人从事慈善事业,心存偏见,对民间慈善尚存误解。
    “微公益”让民间慈善成为现实
    既然免费早餐吃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仇富利己对慈善误读的心理,三位免费早餐的发起人表示,这碗白粥还真的有继续送下去的必要。“做善事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的本能反应。我就是想让他们明白,人在社会上不能只想着让别人来帮自己,也要想想自己有啥能力回报别人反哺社会,哪怕就是微不足道的微公益。”
    郭美美事件后,慈善组织面临信任危机,但全国捐赠总数没有太大变化。这在贺军和他的同伴看来公众内心的慈善欲望不是没有,而是寻找适当的释放途径和和方式。
    爱心早餐在靖边县城正在悄悄影响着周围的风气和舆论氛围。一位退休干部每月定时送来一袋大米,表示对免费早餐的支持与参与,靖边县许多企业派员工前来做志愿者,许多吃饭的来客主动帮忙,就连卫生也会有人主动打扫。县城许多商家也在仿效这种方式,或者采取其他手段证明“慈善我也能做”。
    “缺乏爱、缺乏善的繁荣也是一种贫困。如果说我们的社会曾长期被物质匮乏所困扰,那么今天,我们可能主要是被爱的贫困、善的贫困、价值的贫困所困扰。”知名学者笑蜀表示,只要有爱心,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,哪怕在社会底层,也能日行一善。微公益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,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、新范式。
    微公益既指以微博作为发起平台,又指力量之微、发起者地位之微,有一种尽己微薄之力,推动社会公益的理想。三位发起人表示,这些被称为“微公益”的小变化,就是慈善事业的可喜进步。作为慈善组织的辅助力量,全民公益、微公益,正在掀起慈善事业的一场微革命,它公推的力量所在还有,让公众那本不该冰冻的善良开始苏醒,并通过点滴得到实现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餐具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